農曆七月是民俗意義上的鬼月,也是平安月,在這個月份,原本在地府中表現良好的好兄弟會獲得一個月的假期,到人間享用各種供品,而各地在農曆七月的普渡也成為台灣的固定活動,但有些地方是不普渡的,就好比今天要介紹的右昌元帥府。
右昌元帥府位於高雄市楠梓區,主祀七位元帥神,建廟歷史可追溯到永曆十五年,國姓爺率領大批軍民來台,部將劉國軒為穩定軍心,以鄉土神明元帥爺為主祀神建立了右昌元帥府。
右昌元帥府主祀七位元帥,分別是劉、陳、謝、常、唐、陳、張,七位元帥。其實最古老的右昌元帥府只有六位元帥,以謝府元帥為主神。劉國軒往生後,當地百信感念祂屯墾當地的功勞,因而將劉國軒是為神明並入祀元帥府,百姓稱為「劉府大元帥」,所以在不同的文獻中右昌元帥府的主神有「謝府三元帥」與「劉府大元帥」兩種說法。
右昌元帥府的祭祀的七位元帥姓氏都不同,有一種觀點是當年劉國軒建廟時只祭祀「謝府元帥」,但劉國軒為了穩定軍民人心,開放「家神入廟」,讓其他軍民帶來台灣的神主牌或加神也能一同入廟祭祀,以此增進凝聚力。
前面說到右昌元帥府在農曆七月不普渡,這是有原因的。其實當地還是有類似普度的活動,就是春秋兩個季節舉行的「春秋二祭」,超渡亡靈的活動則改在廟內神明聖誕時一起舉行,科儀上偏向佛教,不焚燒金紙,以鮮花素果為祭品,減少開銷,據說是元帥爺體恤百姓而下的指示。
當地還有一個傳說,據說七位元帥爺會在農曆七月時輪流降駕,藉著乩身不分日夜的巡視庄頭,直到整個農曆七月都過去後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