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到福聚祠的名號或許有許多人不甚了解,但若提到北港武德宮那肯定是威名遠播,主祀天官武財神的福聚祠,就是出自武德一脈,正積極開拓道場,目前擔任宣教人的林主事,緩緩道來老武財公與自己的淵源。
主祀天官武財神的福聚祠故事,要從一幅武財公的金箔法像說起:這幅繪有武財公的法像原本是由林主事的老長官所供奉,這位老長官在因緣際會之下,得知自己前幾世與老武財公有淵源。後來老長官要出國發展,曾請示武財公是否願意隨自己外出,但武財公不允。某次林主事回公司述職,便去武財公法像前請示,武財公表示自己願意隨林主事北上接受供奉。
林主事的本職是商業經營,因此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老武財公的法像都隨著供奉在林主事工作的各場域中。直到約兩年前,林主事偶然想到,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無論時神明金身或是神明法像都要定期回祖廟進香,卻不知自己供奉的武財公祖廟在哪裡。就在林主事起心動念後的兩個禮拜,一則LINE的訊息給了林主事答案。這則LINE訊息很簡單,就是北港武德宮天官武財神的貼圖。林主事認為這是個暗示,因而請示武財公是否來自北港武德宮,得到確定的答案,之後才回祖廟進香,請令旗,才有了現在福聚祠的雛形。
林主事一開始只是將武財公法像供奉在辦公室內,會接受到要建立福聚祠的指示,要由一位張師兄說起。當時林主事投資了一間新媒體公司,張師兄是這間公司的顧問。某日,張師兄來找林主事開會,看到了供奉在辦公室的武財公,感受到一股不一樣的感覺,因為張師兄覺得武財公似乎有事想表達。原來這位張師兄本身是關聖帝君的乩身,是受過訓練的神職人員。
以往林主事有事想請教武財公,都以擲筊來請示,後來武財公為了精準表達指示,就與關聖帝君商量,希望能「借乩」一段時間,也因此武財公示下建立福聚祠的指示便是由此而來。武財公降駕時是以硃砂筆在黃紙上寫字做出指示,會命名為「祠」,而非宮、廟,是因為武財公認為福聚祠是一個以宣經講道為主體的道場,是書院與教學中心,林主事也希望未來能以新媒體的形式宣揚武財公的理念。
至於福聚祠的「福聚」二字,是由老武財公降筆親定,「福祿財寶在此、聚氣善道有得」是武財公親自寫下的對聯。在往後的降筆之中,老武財公也多次解釋祂最重視的是孝與善,唯有植滿福田,一個人的財庫才算補了起來。林主事解釋,許多人都會找武財公補財庫,但首要條件是先從自身的孝與善做起。
福聚祠目前已經初具規模,未來的廟地武財公也做出指示,武財公表示一切都有安排,要福聚祠的大家動手去做。林主事表示,未來會先以做好道場儀軌為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則是為武財神文化園區做基礎,永續目標則是透過信仰回饋社會,將公益之心與信仰帶往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