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五府千位,是台灣五府千歲信仰中極為重要的重鎮,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各有專長。然而在代天府中有一尊神明被稱為小王爺,當年爭風水寶地時能與五王打得勢均力敵,同時也是台灣少見的本土財神,這位神明就是人稱小王爺的萬善爺。
萬善爺又被稱作囝仔公,其聖誕日在農曆八月二十四日,是南鯤鯓代天府極為重要的一尊神明。各位如果到南鯤鯓代天府參拜,除了供奉五王的正殿之外,還有一條通道指引香客前往萬善堂,這間萬善堂祭祀的並非萬善爺、有應公,而是大名鼎鼎、香火鼎盛的囝仔公,也有信徒尊稱祂為小王爺、萬府千歲。
根據傳說,囝仔公是一位牧童,與舅舅相依為命,平時就在槺榔山一帶放牧。某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牧童無處可躲,只能躲入附近的一片樹叢,牧童發現樹叢之內有一片空地滴水不沾,同時這塊地的氣場也讓牧童感到身心靈都有所提升,牧童知道自己找到一塊風水寶地,只要一有空就來這裡打坐悟道。某日,牧童在打坐時無疾而終,舅舅到天黑時找不到人,與眾多鄰居一起尋找後才發現了牧童仍呈現打坐姿態的遺體,舅舅傷心之餘,將牧童草草下葬在原處。其實牧童藉著好地理與自己的修練已經得道成神,就是囝仔公,且為受玉帝敕封的正神,玉皇上帝賜予的寶靴一雙。
清朝嘉慶年間,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渡過黑水溝來台,看上槺榔山的風水,有意在此建廟發揮,但此處已有囝仔公發揮,囝仔公表示:此風水我生前就已佔有,有埋下一根銅針為證,祢五兄弟不可擅自佔領。五位千歲爺也表示:我們在渡海來台時就看中了這塊地,埋下一個銅錢為證。
雙方爭執不下遂找來土地神到場開挖找證據,結果囝仔公的銅針剛好就插在五位千歲埋下的銅錢方孔之中。雙方都無法提出有效證明,便回去各自點兵做戰。
在這場戰役中,囝仔公有掃帚精與陰兵陰將助陣,五府千歲則以吳三王為先鋒,據說開機吳三王金身額頭上有一傷痕,就是被囝仔公所傷,怎麼補都補不好。
囝仔公以一敵五,看起來稍嫌弱勢,但雙方交戰多次都是平手,不難看出囝仔公的戰力高強。槺榔山當地每天都有廝殺吶喊的聲響,當地居民不堪其擾,而結束這場神界大戰的,是赤山巖的觀音佛祖。赤山佛祖請來保生二大帝與北港媽祖一起調停,希望戰爭能盡快落幕。
而多方會談後的結果,就是五府千歲在槺榔山建大廟,同時也要幫囝仔公建小廟,信眾來參拜完五府千歲後,一定要到小廟參拜囝仔公,建立「雙贏」的局面。
萬善爺本土財神的身分其實與發財金有關,據說萬善爺專門保佑辛苦的生意人,只要準備簡單的供品,再按照廟方指示的流程向萬善爺求取發財金,但萬善爺的發財金必須擲筊,第一次擲就獲得聖筊可得600元財金,以此類推,而且必須在一年內回到代天府還發財金,之後再將裝著發財金的紅包拿去過香爐,再將求到的發財金用在事業的發展上,不可用於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