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符在台灣扮演非重要的角色,只要是出遠門念書、工作,長輩都會球衣個平安符給自家子孫隨身攜帶,這個小小的物品除了守護信眾,同時也是神明發的公文,但若少了某個步驟,平安符就只是單純的手工藝品。
平安符並非想拿就拿,也不是越多越好,並不會因為你身上有十個平安符就厲害十倍,在民間信仰的不成文慣例中,通常是一人一個平安符,摩托車、汽車也以一車一符為主。祈求平安符時要先燒香稟告神明,弟子某某人想求一個平安符以保平安,再擲筊獲得神明同意。有些廟宇沒有明文規定要擲筊,但稟告神明這件事絕對不能遺忘,這是基本的禮節。
求到平安符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過爐。神明給予聖筊同意後必須再向神明稟告,弟子某某求到平安符,請神明保佑外出順遂,再將剛求到的平安符在主神香爐上繞三圈,放入皮夾或公事包內妥善保管。
過爐可以說是求平安符的步驟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平安符過爐等於開機,就是啟動功效,亦有地方稱為激活。好比我們買到一支新的手機,一定也要先開機做好設定,若完全不開機的手機就是個昂貴的手工藝品,無法處裡任何事,所以平安符在過爐之後才附有神明靈力,兵將才開始駐守,才能在我們面對無形界的威脅時出面守護。
平安符成本不高且取得容易,但不可因此而輕視平安符,平安符是神明開的保護令,附有神明的靈力也代表神明權威,用以昭告無形眾生不可侵犯此人,但在求平安符時也別忘了過爐將之啟動,不然就枉費神明與廟方的一番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