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符在台灣社會扮演著重要角色,舉凡出遠門念書、工作,都少不了這一個小小的平安符,大多會裝在紅色袋子裡,也因為不占空間,所以一個人身上有好幾個平安符並不意外。據說平安符有不少注意事項,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呢?
平安符定期回廟過爐、破損要更換必須到廟中向神明稟告再化掉、行車平安符擺放位置不能低於腰部,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禁忌。今天要來討論一個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平安符到底能不能帶進廁所?
人有三急,真的想上廁所的時候誰也檔不住。而平安符我們最常以紅線掛在脖子上,這個時候該怎麼應對平安符不能帶進廁所的情況?
平安符是神明發的公文與保護令,用以向無形眾生宣告,這個人是我在看顧的,請各位給面子不要找他麻煩。同時平安符也有神明派的兵將,在無形眾生真的有意找麻煩時也能在第一時間出面處理。所以平安符是個神物,帶進廁所並不適當。
我們通常都將平安符以紅線掛在脖子上,但有時在外想上廁所,也不能直接將平安符取下放在廁所外,這樣可能上完廁所出來就不見了。所以這種情,最好的方法是將平安符取下後收到皮夾或包包內,上完廁所洗完手並擦乾後再將平安符取出掛回脖子上即可。如果平安符本來就放在皮夾與包包內,就不必做其他動作。
台灣民間信仰向來視平安符為神聖之物,有不少廟宇的建廟傳說都是從掛在樹上的香火袋而來,由此可以了解平安符的重要性。雖然隨著時代進步,大量印製神明符令很容易,但這並不會降低我們對神明的尊敬之心,所以若在外想上廁所,還是多做一個取下放入包包的動作比較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