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越來越近,代表領年終獎金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但這幾年因為疫情影響,導致許多人收入降低,但所以能領到的獎金也許不太理想,但如果想在領獎金前補財運,財神網推薦大家幾位知名神明,一起去請祂們護佑發財。

福聚宮主祀天官武財神,是北港武德一脈。(圖/財神網攝)
福聚宮主祀天官武財神,是北港武德一脈。(圖/財神網攝)

台灣的民間信仰十分廣泛也很複雜,除了以天官武財神為主的財神團隊擁有「財神」的頭銜外,亦有眾多神明也身負「賜財」的職責。

以天官武財神為主的五路財神自然不必多說,想添增財運的首選一定是天官武財神,在擁有鼎盛香火的武德一脈在台灣各地開枝散葉,例如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福聚宮、劍潭站附近的武聚宮,都是主祀天官武財神。

土地公是最常見的財神。(圖/財神網攝)
土地公是最常見的財神。(圖/財神網攝)

如果財神廟都離自己工作地或住家比較遠,那麼可以選擇到土地公廟參拜,台語俗諺有「田頭田尾土地公」,意指土地公廟隨處可見,土地公猶如神界里長伯,同時也有財神的神格,所以有不少土地公金身都是一手持拐杖,一手拿金元寶。台灣有不少求財聖地的主神都是土地公,例如北部的烘爐地。

永義宮主祀池府王爺。(圖/財神網攝)
永義宮主祀池府王爺。(圖/財神網攝)

台灣信仰密度很高的王爺也有著「賜財」的職責。王爺信仰與水息息相關,王爺也從討海人的守護神逐漸轉型為不分族群皆能敬拜的強勢信仰。各姓王爺中以賜財聞名的就是池府千歲,先民認為池王爺專門保佑討海人,只要出海捕魚時能的到池王爺坐鎮,往往都能滿載而歸,所以台灣南部有著「池王爺發財神」的說法。

關聖帝君的信仰十分興盛。(圖/財神網攝)
關聖帝君的信仰十分興盛。(圖/財神網攝)

同樣名列武財神的關聖帝君也記得參拜,傳說關羽發明了算盤與簿記法,首創「原、收、出、存」四大計帳項目將收支計算清楚,而關羽本人也精於計算,所以有許多商家奉關聖帝君為守護神。

虎爺又稱為下壇將軍。(圖/財神網攝)
虎爺又稱為下壇將軍。(圖/財神網攝)

有著下壇將軍封號的虎爺向來被視為神明腳力以及幼童的守護神,其實虎爺也有「賜財」的業務,有一句俗諺說「虎爺咬錢來」,是適合業務工作者參拜的財神,台灣也有向虎爺求財、換水錢的習俗,再加上虎爺的台語發音近似「富有」所以在求財時要記得參拜下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