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是台灣發展極早的老市鎮,清代初期就因為擁有港口而快速發展,在這種歷史豐富之地,多的是歷史超過百年的廟宇,從廟宇之中可以快速了解歷史與族群變化,主祀朱池李三位王爺的艋舺集義宮就是一間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的歷史老廟。
集義宮主祀朱、池、李三位王爺,其麾下有楊府元帥、尤大總巡、十二司官、虎爺、採藥童子等神明,以朱王爺為主要領導。根據廟中沿革記載,集義宮是清朝同治年間從祖廟泉州府祥芝鄉斗美宮分靈而來。
集義宮三位王爺的開基金身現在由集義宮妥善保管,因為祖廟斗美宮毀於文革,所以這三尊開基金身是貴不可言的文物瑰寶,雖然泉州斗美宮重建但已經與當初的祖廟大不相同。
集義宮的王爺留下許多精彩傳說,其中又以發生在民國37年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集義宮在民國37年曾回到泉州祖廟斗美宮謁祖,停留在祖廟的某個夜晚,王爺緊急降駕並指示要立刻回駕台灣。信徒不知原因,但王爺已降駕指示,因此爐下弟子將祖廟內殿的鎖頭撞開,拿取香火放入自家香爐後隨即啟程。
當時集義宮的爐下弟子連夜趕路,一群人趕到港口要搭船回台時卻遇到了颱風,就近在附近的「楊大人廟」寄宿,等待颱風結束後再回台。寄宿第一天的晚上,廟內主神「楊大人」降駕,表示要與王爺一起到台灣,這位跟著王爺來到台灣的「楊大人」就是現在的楊府元帥,據說是楊令公的大兒子「楊大郎」。
集義宮內還有一尊神明叫做「尤大總巡」,是一尊非常特別的神明,臉部有著花紋,據說有西南苗族的血統。尤大總巡的聖誕牲禮與集義宮的其他神明都不一樣,必須準備要以生肉生魚供奉。祂的聖號原本是「尤大巡」,民國37年斗美宮謁祖回台後王爺降駕指示,「尤大巡」因為護駕有功,升格為「尤大總巡」。
楊府元帥與尤大總巡的金身非常特別,除了雕刻手法細膩精緻,連帽子都是一體成形,根據文史工作者考證後,是由艋舺當地的知名雕刻師傅林塗鐵雕刻而成。林塗鐵先生留下許多精緻的宗教藝術瑰寶,集義宮的兩尊神像更是其中佳作。
集義宮配祀有虎爺,但集義宮的虎爺旁有另一尊「採藥童子」,高王燦主委解釋,因為古早時期集義宮的「公祖」會出藥方,所以有一位「採藥童子」在「公祖」開完藥方後會負責去採藥。虎爺與採藥童子以及背後假山的雕刻一體成形,是台灣宗教藝術中少有的雕刻方式,也是罕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