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信仰中神明過生日時祝壽、遶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有不少地方將神明生日視為一年一度的大事,一地的主神出巡接受信眾祝壽,同時也巡視轄區,收服孤魂野鬼。但神明生日的稱呼大不相同,背後是什麼因素?
翻開農民曆可以找到一張「諸神佛誕辰千秋表」,詳細記載了各路神明的生日,但使用的字眼不太一樣,最常見的有聖誕、千秋、萬壽三種,那麼不同的字有什麼差異?
其實聖誕、千秋、萬壽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代表神明過生日,只是因為神明身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三個詞出自道教經典,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有很大的影響力。不過各宗派對於經典的解讀並不一致,但在翻閱經典以及請教幾位專家後,還是可以做一個區別:
一、萬壽:這是道教用於無極界的自然神生日的用法,所謂無極界的自然神指的是形而上的道體,例如元始天尊、三清道祖、太乙救苦天尊、玉皇上帝都使用萬壽。
二、聖誕:對於太極界的自然神,例如代表太陽的太陽星君、代表泰山的東嶽大帝,生日以聖誕稱之;另外對於道教各派列代宗師如祖天師張道陵的生日,也以聖誕稱呼。
三、千秋:太極界人格神所用,就是有實際降生於世間者的神靈,例如關聖帝君、開漳聖王、岳武穆王、靈安尊王、廣澤尊王、保生大帝等,其生日以千秋稱之。
以此分類,聖誕與千秋其實不該混用,但是在台灣常見到「聖誕千秋」這種連用的方式,卻也不存在對錯的問題,反而是一種習慣,無形間也解決「一位神明兩個生日」的問題,這就是台灣民間信仰有趣且充滿包容性的地方,無論你拜的廟宇信仰的神明使用哪個名詞過生日,都無損信眾對於神明的信仰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