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最重要的節日是農曆新年,在過年前除了謝神、送神、辦年貨,大掃除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每年一次的大掃除的範圍不僅是我們自己居住的範圍,連家神、祖先住的神明廳,乃至於廟宇,都需要大掃除,又稱為「清屯」,也寫作「筅黗」,是台灣傳統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習俗,據說「清屯」時好好打掃,可以讓來年又強又旺的運勢。
我們自己住的環境如果不夠整潔住起來就不舒適,神明與祖先也是一樣,所以每年都要在農曆年前「清屯」,但神明與祖先不可能自己從神桌上走下來拿掃把抹布,那麼「清屯」這件事自然是由凡人執行了。
然而「清屯」的規矩很多,首先要燒香稟告神明何日何時要開始打掃,可能會請神明與祖先移駕到其他地方,有些廟宇還要先擲筊獲得神明同意後才決定「清屯」的日子。
由於台灣信仰體系十分多元,加上族群的原鄉差異,所以各地區的「清屯」步驟都不太一樣,但終究大同小異,還是能歸納出幾個重點。
一、點香稟告祖先與神明,請祂們在清屯的日子暫時移駕。
二、準備全新的刷子與抹布,有些地方還會綁上紅線以表示慎重,或是有一組專門用來「清屯」的清潔用具。
三、神明金身避免用水清洗,要用乾淨的刷子仔細清潔,同時盡量避開金身的眼睛。
四、清潔神明金身時男性神明盡量由男信徒清理,女性神明盡量由女信徒清理。
五、避免移動香爐,若非移動不可,也須請專業的道長處理,因為香爐是神明的靈力所在,需絕對謹慎。
台灣民間通常會藉由一年一次的「清屯」來檢查神明金身與祖先牌位是否有破損,如果有發現破損就要儘早除理,也藉由清屯將過去一年的壞運,以乾淨的狀態迎接來年。
其實神明跟祖先與凡人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居住的環境清潔,心情自然也會好,而神明廳與廟宇都是家中與地方上的信仰中心,若神明與祖先看到整潔的環境而感到欣慰,對子孫與信眾的護佑之力自然也不會少,所以謹慎「清屯」必然能旺新年運勢的說法是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