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時常常在新聞中看到一個畫面,就是大批信眾等著搶知名大廟的頭香,可以說每年都吸引新聞媒體直播,有人受傷、偷跑、發生衝突都時有所聞,雖然這兩年因為疫情有許多廟取消搶頭香活動,但為什麼頭香人人想搶,搶到頭香的人有什麼好處?

延伸閱讀 虎虎生風過新年/除夕拜拜懶人包 財神網幫您準備好 

搶頭香面對疫情再起,是否有配套措施?(圖/WIKI共享資源)
搶頭香面對疫情再起,是否有配套措施?(圖/WIKI共享資源)

台灣搶頭香風潮已無法考證,因為在媒體尚未關注時就存在這個習俗,其實搶頭香的習俗大概從宋朝就開始了,清朝學者俞樾在其著作《茶香室叢鈔》中就記載了宋朝人韓元英「頭爐香」努力的故事,白話翻譯如下:

韓元英祭祀東嶽大帝十分虔誠,東嶽大帝常常在他家降駕辦事,不過某年卻再不降駕。韓元英認為自己被東嶽大帝拋棄,他的性命也即將走到盡頭了,便指派一名家僕到東嶽廟為自己燒香祈福。家僕前往東嶽廟前韓元英特別慎重交代:「東嶽大帝最重視頭爐香(每天第一炷香),要在廟門剛開時就進去拜,如此我才能續命。」

延伸閱讀 老武財公聖示宣道 福聚祠展望以道場弘揚善念 

家僕在韓元英的交代下先賄賂了東嶽廟的廟公,讓自己前一晚就睡在東嶽廟裡,就是為了搶頭爐香。但是天注定的事誰都無法逆天而行,因為家僕居然睡過頭,醒來後發現廟門已開,有一隊威儀盛大的人馬離開東嶽廟,就是東嶽大帝與祂的屬官。家僕只能無奈搶不到頭爐香,韓元英不久後就過世。

文中的「頭爐香」就是頭香,不過頭香的真正意義並不是一座廟在新年第一炷香,而是每個人在新年的第一柱香。而每個人的頭香要獻給哪位神明,祈求什麼事,都可以自己決定,不用跟一群人搶,因為神明是公正的,不會因某個人跑第一名就給他比較多的福氣,如果福氣是以誰跑最快來決定,那可以想到每年都會有短跑選手參賽。搶頭香的習慣其實與台灣社會「爭第一」的心態有關,但是爭得第一未必就好,台中浩天宮就曾發生信眾為了搶頭香而將香爐撞倒的事情發生,搶到了頭香但是推倒了香爐,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為了避免信眾大過年的就受傷起口角,許多廟宇開始有替代方案,例如除夕夜不關廟門,人人都可以來拜,就沒有搶與不搶的問題;或是由廟方人員帶著信眾團拜,再收集廟中所有信眾的香,時辰一到再插入香爐,以「人人有頭香」的方式解套。

現在因為新冠肺炎再起,許多廟宇都取消了搶頭香的活動,主要是為了避免爆發群聚感染,擔心大家搶到了好彩頭卻賠上健康,還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大家都希望能有好運氣,但現在疫情險峻,防疫絕對是重中之重,希望大家在思考今年要去哪裡搶頭香時,也思考一下搶頭香可能會衍生什麼問題。